大卫•曼恩《精益求精》(2005)

2022年3月5日 2400点热度 4人点赞

大卫•曼恩《精益求精》(2005)

 

许多企业尝试精益转型,但多数以失败告终。许多学者将失败的原因归咎于企业对于精益思想理解不足,或者是执行不到位。大卫·曼恩在研究多个精益工厂以后,给出了一个新的思路。精益转型的失败,可能是企业文化的转型没有跟上。

所谓文化,是一个群体行为习惯的总和。例如,中国文化要过春节,欧美要过圣诞节。再如,北方过年吃饺子,南方过年吃汤圆。对于一个企业的人群来说,也有这样的行为习惯。企业人群的行为习惯,就是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。

企业文化,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,包括政府,行业,民族等。在诸多的影响中,最大的影响来自于领导者。一个人可以养成一些习惯,一个企业同样也可以养成一些习惯。我们常说,好的习惯是无价之宝,让人受益终身。同样,为企业培养一个好的习惯,也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。

大卫·曼恩认为企业应当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,导入或转向精益文化。当企业拥有精益文化以后,精益生产方式的部署将更容易成功。

精益文化的养成,主要在于精益管理系统的成功部署。所谓精益管理系统,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。

  1. 管理者标准作业
  2. 分层例会
  3. 可视化管理
  4. 纪律

管理者标准作业、分层例会和可视化管理,是精益管理系统的具体工具。纪律,则是一种理念,融合在上述三个工具之中。依笔者愚见,纪律可以理解为执行力。

关于精益文化的养成,笔者建议读者自行在大卫·曼恩的著作中求索。这里,笔者重点介绍一下对于精益文化的理解。

精益生产方式相对于大批量生产方式,其最大特点是采用拉动生产方式控制在制品数量。相比而言,精益生产方式将大幅缩减产品提前期。然而,控制在制品数量同样带来了一个问题。如果生产线上某个或者某几个工序不稳定,将导致生产线经常停滞。

假定某个生产线的节拍时间是60秒,其中一个工序在制品数量是2个。假定这个工序的设备故障,需要1小时(3600秒)时间维修。你会发现,前工序生产的半成品将因本工序无需求而停机,后工序将因为缺乏本工序提供的原料而停机。同理,前工序的前工序,后工序的后工序,乃至整条生产线停滞。这样下来,整个生产线都会停滞1小时,直至本工序设备恢复正常。除了设备故障,原料不合格,人员士气差也都会导致某个工序停滞。在整条生产线上,任何一道工序异常都会导致整个生产线停滞。

为了降低节拍时间,流水线上通常会有许多个工序。每个工序都有可能会因各种原因停滞,而这种停滞的影响都会传递到流水线上各个工序。

由于上述原因,在一个工艺水平不高的企业里,盲目的部署精益生产系统必将导致经常性生产停滞。于是,反而导致有人误以为精益生产还不如原来的方式。

在大批量生产方式里,或者在手工生产方式里,由于存在大量的在制品库存,某个工序的异常看起来不会导致整条生产线的停滞。其实,仔细想想,确实没有导致生产线的停滞,但是却导致了过量生产的浪费。而过量生产的浪费,正是精益生产要消除的最大浪费。

精益管理系统提供了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。通过管理者标准作业,可以监督人员的士气状态,督促设备的管理和维护,督促原材料的审查,最大限度提升各个工序的稳定性。与此同时,通过分层例会可以每日审查实际任务与计划任务的一致性,通过一些列流程绩效指标数据反映出各个工序的运行健康状态。通过可视化管理,使相关人员一目了然各个工序的状态,进而帮助各个工序维持和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。

精益管理系统的部署,将为企业的持续改善或专项改善提供依据,帮助企业逐渐实现生产过程的稳定。在稳定的基础上导入精益生产方式,将更容易成功。

笔者以为,无论企业当前实际运行的是何种生产方式,都应当尽快引入精益管理系统,养成精益文化。即便企业是手工生产方式,精益文化也能帮助企业解决许多问题,大幅提升效率。

 

引用本书:
大卫•曼恩.精益求精[M].徐云,译.北京:人民邮电出版社,2016

暮山紫

实事求是,精益求精,用智慧提高生产力